哪里治白癜风最专业 https://m.39.net/pf/a_4792767.html 长征新青年
一场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
让我们看到年轻人的成长
你的样子决定了
这个国家的样子
医院
更多中青年力量
他们
在担当中历练
在尽责中成长
他们
在军队转型发展中
锐意进取
努力开创新局面
他们
是新时代的长征青年
今日新青年
马熠熠
医院肾脏病科副主任医师、副教授
擅长各类急慢性肾脏病、肾病综合征、急性肾损伤、肾结石的内科综合治疗,尤其擅长各类肾囊肿性疾病的一体化诊断治疗、终末期肾脏病患者救治和血液透析血管通路微创化诊疗
走上医学之路是因为外婆的影响,而成为军医,则让马熠熠更多了一份家国情怀。
外婆毕业于从上海内迁武汉的同济大学医学院,而马熠熠从军医大学毕业后在医院工作,这里就是当年同医院的旧址。
祖孙两人,就这样在从医路上遥相呼应。
1
因为外婆言传身教,走上医学之路
武汉医学院是今天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的前身,起源于上海同济德文医学堂,其旧址上正是今天的上海医院。马熠熠的外婆是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迁往武汉、合并更名为武汉医学院后的一名保送培养的医学生,毕业后成为内科大夫,白医院诊治疾病,下班后会在家接待慕名前来就诊的街坊四邻。马熠熠小学时曾与外婆一起生活在湖南衡阳,亲眼目睹外婆不收上门求诊病患的诊疗费,选的又是最便宜的药,药到病除。邻里们口口相传,对这位女医生尊重且敬仰,这让马熠熠看在眼里,记在心间。年高考,有同学建议马熠熠一起报考交通大学,而马熠熠却不假思索,填报了第二军医大学。结果,这一年交大的录取分是分,马熠熠考了分。
前往上海,车轮滚滚向前,生活了18年的三湘四水在马熠熠身边闪过,他的耳边响起外婆临别时的叮嘱:学医贵在认真仔细,重在日积月累,遇到疑难疾病,用笔记录下来,时时思考,以求长进。
进入军医大学,开始吹角连营的日子,军校这座熔炉锤炼了马熠熠的意志品质、组织观念、牺牲精神,连站立时的身姿都是笔挺的。
完成前三年的理论学习,进入两年的临床见习阶段,马熠熠好像不知疲倦也永远也不会厌烦似的,一有时间就去病房,他为能多掌握一点知识和技能而感到无比快乐。
因为大学时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功,马熠熠工作后第一个月轮转到消化科,6个病人中4个病危1个重症,而住院医师就马熠熠一个,肝硬化、腹水、消化道出血,每个病例都惊心动魂,而马熠熠置放胃管、腹腔穿刺、观察病情变化,心有静气,处变不惊,体现出从医者良好的素质与功底。
2
师从梅长林教授,沉迷于内科的精妙
读书时,马熠熠欣赏外科的大开大合、立竿见影,但毕业后他却被分配去了内科。他知道自己是一名军医,军人的身份在先。而进入肾脏病科后,精妙推理、精准判断、精确用药同样让他沉迷。
医院肾脏病科是解放军肾脏病研究所、上海市肾脏病质控中心,以救治各种肾炎、尿毒症、多囊肾病患者为特色,年收治肾脏疾病患者余例。这是一个医术精湛、医德高尚、声名远播的光荣集体。马熠熠师从学科带头人梅长林教授,不仅从导师渊博的专业医学涵养中汲取知识,也从他对病人如春风般的温暖关爱中获得精神的升华与淬炼。
马熠熠在为病人做治疗
肾病是慢病,马熠熠牢记外婆的叮嘱,耐下性子,跟病魔抗争。曾有一位17岁的少年,小小年纪得了肾病综合征,家长带医院,走投无路的最后一站来找马熠熠诊治。家长指着孩子都已起了水泡的肿胀脚踝,心急火燎地说:“听说你们治肾病有一套。到底有什么好办法,有就快治,没有的话别耽误孩子。”家长咄咄逼人,马熠熠不受他情绪的影响,孩子住院的两个月里,每次血液净化,马熠熠在床边观察,在能力范围内提供最好的医疗服务,他还向家长耐心解释治疗方案——这不仅是给患儿治疗,也是给家长释放压力。孩子在医院前前后看了五六年,病恹恹地进来,最终生龙活虎地离开,现在已完成了大学学业,进入社会工作。孩子的家长感恩于马熠熠的医术,也被他的心术所感化,每次来复诊,必带孩子一起来看一眼马熠熠在不在诊室,见到候诊的病人,会告诉他们:这个马医生,水平非同一般。
看到病人从慢病的纠缠与折磨中走了出来,在阳光下健康快乐地生活,这时候马熠熠的内心喜悦是难以言说的。
也有拼尽全力仍未能挽回生命的时候。有位红斑狼疮女病人,经马熠熠医治,病情好转,出院回家,没想到数年后病魔卷土重来,合并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,病情极其危重且瞬息万变,早晨马熠熠制定的治疗方案,到下午最新检查结果出来还要精细化调整,家属都失去了信心和希望,马熠熠却不想轻易放弃。最终病人还是撒手人寰,家属找到马熠熠,真诚地说:我们家属都感受到马医生尽力了,谢谢您。
医者所有的付出,病人和家属不会看不见。
3
致力多囊肾病研究,阻断家族遗传
这些年,马熠熠致力于多囊肾病的临床诊疗与科学研究。这是一种遗传性疾病,如果父母一方携带致病基因,子代的发病率为1/2,患者多数在三四十岁后逐渐出现各种症状,肾脏囊肿不断变多、变大,出现高血压、血尿、腰腹部疼痛等各种问题。经济学调查显示,多囊肾病患者在发展到尿毒症前就有可能花费数十万元,许多家庭因此陷入崩溃的境地。
马熠熠在为病人做治疗
南京有位女士,三十多岁时经磁共振发现肾上有好几个囊肿,医生问她家里有没有人罹患多囊肾,她想起年近七旬的父亲因为尿毒症,透析已十年,肾脏上也有好多泡泡。医生看了父女俩的检查报告,判断她也很可能是多囊肾。虽然基因检测没查出基因突变,但医生的话还是让这位女士连着几天睡不安稳。她带着所有的检查资料,来到上海找到马熠熠。
候在诊室门外,南京女士竖起耳朵,听诊室里马熠熠对患者说:虽然我们无法选择疾病,但是我们可以选择面对疾病的态度。如果控制得好,完全可以减缓多囊肾发展到尿毒症的速度。
轮到南京女士就诊,她还是一脸的绝望。马熠熠看了她的片子,凭多年的经验,觉得不像多囊肾,他不放心,提出看一下她父亲透析前十年的B超片子和出院小结,只见报告上写着:“双肾有囊肿,已萎缩。”南京女士边录音边问马熠熠:“我父亲肾上的泡不是多囊肾吗?”马熠熠告诉她,可以排除老人透析前多囊肿的可能,而肾上有水泡与长期透析有关。南京女士听了马熠熠的解释,压在心口的一块巨石顿时落了地,一脸的释然。回到家,还把录音放给全家人听。
过了没多久,南京女士又来找马熠熠,这次她带着弟弟。原来弟弟正准备结婚,害怕有多囊肾,影响婚姻和生育。小伙子怀着一肚子的担忧而来,被马熠熠“你没多囊肾,安安心心回去结婚生子”一席话弄得心花怒放。小伙子听说马熠熠和生殖中心正研究在胚胎植入前筛选,不让这病遗传到下一代,他逢人便说:“以后有多囊肾也不用怕遗传了,有马医生保驾护航呢。”
4
医学上永不停步是他和外婆的共识
马熠熠英气间不乏儒雅,沉稳中不失灵动。他一身戎装在身,家国责任扛在肩上。
年整整一年,马熠熠去非洲东北部执行援外任务,当地极度缺乏肾脏病专科医生,医院开展透析医疗服务。马熠熠积极推广先进的医疗技术,稳妥推进公益援助活动,提高受援地区的整体医疗水平,因此获得由该国总统签署的最高荣誉“独立日勋章”。
马熠熠和战友在非洲授勋
授勋仪式在央视播放,画面中正是马熠熠接受勋章的那一刻。外婆看到了这个场景,让家人带话给马熠熠:医学发展很快,希望你不断学习,继续进步。
马熠熠也牵挂在永州的外婆。年春节,马熠熠曾带着妻子和儿子回老家看望外婆,之后七年因为忙碌,没有休假,只能通过电话问候外婆。虽说他没按外婆的要求建疑难病例本,但所有病人的病情与安危都记在他心里。岁月流转,祖孙俩对医学的深情绵远深长。
新民晚报对马熠熠的报道
作者
张逸
监制
夏继山
编审
王丹琳
编辑
方梅兰
主管
医院政治工作处
原标题:《马熠熠:诊治肾病,长征路上未下鞍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