尿蛋白是肾病早中期发展中,对病情影响比较大的一项症状。
源源不断的蛋白随尿液漏出,反应出肾脏内炎症反应非常活跃,对肾小球基底膜的冲击比较大,导致滤过膜孔隙增加,同时加速肾小球的纤维化发展。
临床上比较典型的就是肾病综合征类型的肾病,大多类型都存在肾小球源性大量尿蛋白的情况,具体包括微小病变、膜性肾病、IgA身边、局灶阶段性肾小球症等等。
当然,受病理类型的影响,有些患者初始定量也不都超过3.5g,多数患者在1g-2g之间,比较好控制。
目前典型的方案就是“免疫抑制”控制,包括激素、免疫抑制剂、利尿剂等组合药,通常多数患者在用激素4周内会有明显下降,在半年内趋于稳定。
但也有些患者在接受治疗后,却遭遇“顽固性尿蛋白”。药没少吃,但病情却总反复,导致病情越来越重,怎么办?
何为“顽固性尿蛋白”?
简单来说就是停药后复发,迟迟不转阴,对肾功能的威胁非常大。
如何扭转这种局面?
其实尿蛋白并非“老顽固”,导致尿蛋白易复发的因素主要包括三方面,如果能一一解决这些问题,也就解除了后顾之忧。
第一点问题:激素依赖/抵抗型,停药就复发
这类情况的患者本身对激素较敏感,吃着药就好好的,尿蛋白转阴了,一停药马上呈现阳性。
这种情况的患者真的要长期甚至终身用药吗?其实不用。
对激素敏感或依赖,是患者本身体内的激素水平不足以支撑身体运转,导致要依赖药物保持激素水平稳定,达到免疫抑制的而效果。当通过药物治疗病情趋于稳定后,检查体内激素及免疫力水平,达到正常水平后,可以考虑逐渐减量药物直到停药。
注意是逐渐减量药物!很多肾友易复发就是这点没做好。
本身对激素依赖,减药太快,身体没有适应过错,病情自然不稳定就出现复发了。所以减药也是个“技术活”,需要遵循“长期维持缓慢减药”的原则。
严格按照医嘱执行减药量,一般能不会出现太严重的反复,可能出现弱阳性或+,属正常现象,如果不出现严重尿蛋白漏出,完全可以接受。
第二点问题:免疫力水平太差
肾病患者自身免疫力差的问题常常被忽视掉,导致感染等情况易发,自身体质差,因此尿蛋白总是不转阴的问题就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。
肾脏本身属于免疫系统疾病,患者先天性存在免疫力弱的缺点。天生的问题能解决吗?可以。免疫力是与生俱来的,就像有些人小时候爱生病,而有些小孩就比较强壮,但长到后都不容易生病就是这个道理。
也就是是先天的免疫力差,后天如果早重视是可以及时纠正弥补的。肾友们在发病之初就该重视这项问题。
提升免疫力有几点要